作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落实“两山理论”的关键一环,我国水生态环境治理步伐正在加快,但目前仍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困局”。
国家水利部资料显示,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年平均缺水量高达500多亿立方米。北方缺水尤为严重,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但水资源仅占全国的19%。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除了水少,水还在变“脏”。
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等专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主要水污染物环境容量已严重超载,全国的COD和氨氮的超载率分别为210%和330%,其中,海河流域超载最为严重,COD和氨氮的超载率分别高达1910%和3070%。
更令人担忧的是,水污染已由支流向主干延伸,由城市向农村蔓延,由地表水向地下水渗透,由陆地向海域发展。
面对困境,如何破题?向污水“亮剑”是解决我国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高科技环保企业澳门人威尼斯3966自主创新研发的全球一流的污水超净化技术——“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就是助力打赢这场碧水保卫战的利器之一。
“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是以澳门人威尼斯3966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膜生物反应器(MBR)技术和超低压选择性纳滤(DF)技术为核心,可同时解决水环境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的开创性技术,其核心技术分别于2009年和2017年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技术可将城镇生活污水、黑臭河水等劣Ⅴ类水超净化处理,稳定提升到优于地表水Ⅲ类的高品质新水源,实现“就地造水”。同时,运行压力比传统工艺低30%以上,产水回收率高达95%,具有节能降耗的实效。
工艺流程上,“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充分发挥了MBR高效生物处理及DF膜技术选择性分离的特点,实现污水超净化处理,一方面,该技术可有效去除重金属、POPs、藻毒素、痕量有机物等“三致”物质,是十分安全的新生水源,可以直接回灌地下,或通过向湿地补水回补涵养地下水,增加区域水资源储量,提高用水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可以大幅削减入湖污染物、持续地用于水系补水等,促进水系循环和生态修复,进而推动我国整体水生态环境改善。
北京翠湖新水源厂
2014年,该技术首次在北京翠湖新水源厂(7000 m3/d)示范成功,经国家环保部环境监测总站检测,其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可作为翠湖湿地补水,具有保护水环境和补给水源地的双重功能。
昆明市洛龙河污水处理厂
2017年,昆明市洛龙河水质提升试验示范项目建成通水,该厂采用“MBR-DF” 双膜新水源技术,出水水质达地表水Ⅱ类,该工程建成后每年可从污水中获得的新生水资源量超过910万吨,出水用于滇池补给水,可大量消减入湖污染物,改善滇池水环境质量。
洱源县再生水厂
2019年,“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成功应用于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再生水厂,处理规模为1万吨/日,将大理州乃至云南省的污水处理全面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标准以上,这亦是洱海流域首座出水达到地表水Ⅲ类(湖、库)标准的污水处理厂示范项目,补充洱海,减轻污染负荷。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水环境敏感地区和高原湖泊的治理树立全新的标杆,不但在整个洱海保护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湖泊治理领域也将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借鉴价值。
“MBR-DF”双膜新水源技术在首都水系、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水环境敏感地区的成功推广应用,标志着我国污水超净化处理技术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我国乃至全世界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和湖泊污染地区污水处理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和突破性的技术选择与支撑,助力国家从根本上破解“水少+水脏”之困。